兵团政务网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图书推介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图书推介

发布时间:21年01月18日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兵团教育局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

用好《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国教育报 主办

【初中段:111—210】

206. 京剧欣赏

京剧是以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代表了我国戏曲艺术的最高境界,被誉为国粹。《京剧欣赏》是一本关于京剧基本知识的读物。这本书以普通观众欣赏京剧的视角,对京剧的行当、流派、化妆及脸谱、演员的练功、表演等做了全方位的普及讲解,通过全面的描述,展现了京剧作为国粹的象征和标志所具有的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艺术成就。京剧流传广泛、名家辈出,涌现出众多名家名角和异彩纷呈的艺术流派,不但是美妙绝伦的表演艺术,也是蕴含着东方古国的神秘色彩和魅力的精美文化。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教授、博导 刘沛)

207. 中乐寻踪

《中乐寻踪》通过现存历史资料、文学资料等文献的收集和分析,为还原中国音乐发展史提供了新的思路。本书从历史中找寻中国音乐的踪影,从出土的历史文物中寻找诗歌的记录,从《论语》《战国策》《史记》等典籍中洞察中国音乐的剪影;从诗歌的天然依存关系出发,在文学的记载中探寻中国各个时代音乐的发展;从刘向《琴说》、桓谭《琴道篇》等琴书中还原中国的古老乐器——七弦琴的发展历史;最后一章列举了清代之后文人的相关资料,提出“文人非乐化”的趋势,指明中国音乐自清代后有所式微的原因。辛丰年《中乐寻踪》以优美的语言,翔实的文字,史料的证明,从多个角度还原了中国音乐发展史的主要脉络,是中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史的优秀读物。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教授、博导 刘沛)

208. 交响音乐欣赏

每个人都有与世界沟通的方式,诗人用诗句抒怀情感,画家用笔墨勾勒丹青,而音乐家们用音乐的演奏演绎潮起潮落、花谢花开。那么,你如何聆听音乐的呢?音乐鉴赏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的艺术修养,欣赏音乐已经成为一项全民的活动。但是,音乐体裁中较为复杂的交响乐,如果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其中跳动的音符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还是难于理解的。鉴于此,《交响音乐欣赏》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带领大家打开交响乐的殿堂大门,从声音的“感受”入手,深入“感悟”交响的内涵,从心灵深处引发音乐的共鸣。在聆听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让我们投入丰厚的情感、机敏的理性,沉浸在交响乐的历史长河。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教授、博导 刘沛)

209. 华君武漫画选

华君武(1915—2010)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中国早期的漫画以表现时事政治题材为主,富有战斗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漫画以辛辣地讽刺社会生活中种种落后、丑陋的社会现象为主,具有构思巧妙,讽刺入木三分,富有幽默感和雅俗共赏的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华君武漫画选》一书,精选了110幅讽刺画的代表作,题材广泛,风趣幽默,发人深省。漫画和其他绘画本质上都是一种视觉语言。现在倡导读书,提高阅读能力。读图像之书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不可偏废。中小学阅读指导目录中,多种绘画书籍入选,也包含着加强图像阅读的目的。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导 奚传绩)

210. 设计,无处不在

“设计”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是广泛应用的一个通用词,它的含义是“设想”和“计划”。在现代社会,“设计”与“制造”成为相对应的两个词,并且发展成现代工业生产和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大至城市规划、重大建筑工程的设计,小至人们的服装、家具、装饰品等,设计,无处不在。作为“牛津通识读本”之一的译本《设计,无处不在》,旨在通过现代设计发展的历史和现代设计艺术的主要门类,如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普及现代设计知识,提高人们的设计意识,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该书内容充实,所举实例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可以开阔青年学生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导 奚传绩)

【高中段:211—300】

211. 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纲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阐述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指明路径,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行动指南。《共产党宣言》是对人类社会变革和思想革命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了数千个版本,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王树荫)

212. 实践论 矛盾论

《实践论》《矛盾论》分别写于1937年7月和8月,同为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讲授哲学时的讲义的一部分,为克服当时党内存在的严重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而作。《实践论》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重点剖析导致中国革命失败的主观主义认识论根源,论证党的思想路线。《矛盾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完整论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和核心,深刻指出教条主义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的形而上学路线。两文为批判党内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思潮、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奠定了哲学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王树荫)

2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学习纲要》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根据党中央要求组织编写,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以及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王树荫)

214. 大众哲学

艾思奇著《大众哲学》,是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秀著作。全书共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讲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哲学是什么两个问题,第二至五章分别阐述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范畴等,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新颖的叙述方法,日常浅显的事例,开通俗哲学写作之风,该书自20世纪30年代出版以来,一版再版,在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其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特别是40年代无数优秀的爱国青年受此书的影响,从四面八方奔赴延安参加革命,该书至今仍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特此推荐阅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冯颜利)

2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背景、科学内涵、价值意义结合起来分析,分为“基础板块”“核心板块”“实践板块”三大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本质特征、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及内在逻辑、完整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内生逻辑、实践优势、发展趋向等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这是一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优秀参考读物,有利于人们理解“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王树荫)

216. 中国共产党历史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二卷,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依据,全面系统地阐述1921年7月至1978年12月间党的历史,充分反映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充分反映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全书突出党的历史的本质和主流,体现出历史与逻辑的高度统一。全书线索清晰,体例新颖,观点正确,史料翔实,新意迭见,语言通畅,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信史,也是一部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权威著作。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王树荫)

217. 新中国70年

这本书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点出版项目,是一本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权威性著作。该书的内容分为探索篇、改革篇和强国篇三个部分,具体介绍了1949—1978年、1978—2012年、2012—2019年这三个阶段新中国的发展过程和重要的史事,并从政治、经济、国防、民族、科教、文化、社会发展等多角度呈现出所取得的成就,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出新中国70年来的光辉历程。在该书的结束语中,描绘了党的十九大为中国未来发展所规划的蓝图、阶段性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战略布局。读这本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完整地了解新中国的历史,而且能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 叶小兵)

218. 中国历史十五讲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但对一般人来说,会觉得历史著作的部头大,内容又多又深,读起来吃力。《中国历史十五讲》则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的通识性、普及性的读物,从多个角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介绍中国历史的发展及其在各方面的成就。这本书采用专题的方式,其内容既包括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又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等领域的成就作了专门的叙述。书中在每一讲之后,还列有思考的问题,以及拓展阅读的历史专著的书目。对于广大读者来说,能够从这本书中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及成就。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 叶小兵)

219. 中华法制文明史

法律是人们行为的强制性规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秩序不可或缺的有力工具。我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逐步形成了以成文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与法律实施及监督制度,法制传统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家张晋藩所作《中华法制文明史》一书,便是一部总结性的专题史著作,自我国文明早期的夏商法制写起,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法制为止,将源远流长的中华法制文明的历史,比较完整、具体和准确地再现出来。这本书不仅叙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法制状况,而且分析与归纳了特定法制现象的成因和特点,并对每个时期的法制予以适当的价值评判。作者在书中强调“法制兴则国兴,法制废则国危”的基本道理,指出中华法制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本认识我国法制文明的不可多得的读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冯颜利)

220. 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

丝绸是国人的发明,且是农耕时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各种织物当中,丝绸的华丽、柔顺、垂感、触感、适用性和价值都曾经为其他织物所不能比拟,因此它成为华夏文明的基本物质体现物之一。在域外史书中,远方的中国曾被丝国所概括。本书作者赵丰因有丰富的丝绸专业知识背景,以及长期从事中国丝绸艺术史研究与普及的经验,所以在书中对丝绸在中国的起源、发展以及向旧大陆不同方向传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梳理与说明。无论事实叙述还是价值评估,都给人信服之感,并兼顾政治性、科学性、艺术性的统一,是读者了解丝绸生产工艺、社会价值以及丝绸之路来龙去脉的优秀读物,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 郭小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