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纳入网格管理范畴。依托“网格化”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将“双减”工作纳入“网格化”治理范畴,充分发挥社区、网格长、网格员作用,加强日常巡查,发现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虚假宣传广告等问题,及时吹哨报告,实现发现一起、曝光一起、处理一起。网格员积极配合城管、街道、社区,发动楼栋长、十户长、物业保安等力量,形成了一张严密的监管网络。如八师石河子市实行领导班子包保责任制,将师市辖区分为6个区域,分别由指定领导包片,联合街道(社区)及时查处所在区域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形成了强大的震慑效应。
二、全面开展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托管比例达到100%,科普、艺术、劳动、体育、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蓬勃开展,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有效减少了学生参加校外培训辅导的热情,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第三师将课后服务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紧密结合,举办京剧、豫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兴趣班。第七师胡杨河市123团建立了课后服务中心,将学校富余校舍作为专门的托管场所,为课后服务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第八师石河子市充分考虑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因素,新一轮核编过程中在按标准员额核编基础上每班增核1名编制,有力地支持了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三、强化部门联动。教育、公安、市场监管、文体旅游等部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专项行动,累计开展联合执法286次,摸排走访校外培训机构2016家次,约谈496家次,取缔、关停违法违规校外培训机构129家,全力整治违规校外学科类培训行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出动执法力量1728人次,加大学科类培训广告管控执法力度。各级公安机关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执法力度,保障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
四、坚持调度机制。坚持每月调度机制,兵团“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办公室名义每月召开1次“双减”工作调度会,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明确整改要求。印发“双减”工作通报6次,对主要指标未达标的师市进行通报。
五、注重宣传引导。兵团日报社、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胡杨网等媒体共刊(播)发关于“双减”工作的报道245(篇)条。各师市在媒体刊发“双减”宣传信息690余条(篇)。在兵团教育局官网开设“双减”工作专栏,刊发各师市“双减”工作典型案例,推广交流经验。在主流媒体公布兵团及师市监督举报电话,畅通问题反映渠道。